微博

ECO中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ECO中文网 门户 优秀译文推荐 国际 查看内容

[2013.11.18] The Great War 第一次世界大战

2014-1-14 15:30| 发布者: 敛刃| 查看: 301787| 评论: 44|原作者: crazybaofulusha

摘要: 在三篇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百年的文章中的第一篇中,我们的讣告编辑写道,欧洲对一战的纪念也许会结束百年困扰
文章地址

国际

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三篇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百年的文章中的第一篇中,我们的讣告编辑写道,欧洲对一战的纪念也许会结束百年困扰

Nov 18th 2013 | From The World In 2014 print edition



在英国历史上只有一场战争被称为“大“——始于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何英国人给那场战斗取名如是仍是未解之谜。相比横跨14与15世纪的百年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仅仅打了4年。相比于蔓延到了亚洲-太平洋战场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战大部分战斗只限于法国和比利时泥砖墙瓦的一隅。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举着道德大纛的圣战。像其他大多数的战争一样,只是那个时代几个列强之间的摩拳擦掌相互争斗而导致的无法避免的结果而已。

一战造成的人员伤亡也都只是地区性的。就像传统战事中,只是军队之间相互攻击,并不牵涉进平民。相比较1939-45二战中死亡人数达到6000万人次,而一战死亡人数约为850万,不过其中100多万人都是大英帝国的士兵,人数是二战中英军死亡总人数的两倍,而且有5%多的兵力都是在1916年7月1日索姆河会战首日损失的。也许称一战为“大”仅仅是由于这一次战略性灾难而已。

一战实在没什么大之处,也无新意可言。为了打一战,成千上万的人被征兵充当炮灰,而军装革履的大将军们远离前线。但自有军队以来,这就是士兵的命运。机枪和坦克第一次投入实战,是为了快速消耗摧残敌方力量;不过坦克没起到什么作用,而马克沁机枪在南非布尔战争的时候就投入使用过了。摄影师们详尽地记录下了壕沟中,散兵坑里,战场废墟和正在腐烂的碎尸堆里的惨状;但马修·布雷迪在19世纪60年代美国内战时期也曾发表过布尔溪和安提耶坦之战后的恐怖景象的照片。他也曾记录下那些木然憔悴的脸庞,那些因为看到了太多的杀戮而不愿在家提起只字的人们。在部落或国家间发生的血腥冲突历史中,一战算不上什么。

1914年8月,烈日当空,人们在征兵办公室门前簇拥着,欢乐地排着队,迎接一战这场战争;而当深陷战争泥淖,战死人数与时剧增时,幻想破灭了。人们说这两种景象间断层之残忍使得这场战争很特别。但早在中世纪时,从盔甲上的扣环到飘扬的旗帜再到坚定浴血一战的军容,对于战争的狂热渲染着中世纪的历史。每场战争之后无一不都是充斥着恐惧、疲惫和厌倦。士兵们数月百无聊赖,以腐坏的食物填肚,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人们又说,一战很特别,因为它启发了一批优秀的诗人和艺术家:威尔弗雷德·欧文和西格夫里·萨松的严词的诗节,鲁伯特·布鲁克所摒弃的爱国情怀以及保罗·纳什画笔下破败的树木和战火纷飞的天际。然而,荷马是第一位毫不隐晦地描绘战争中的死者的诗人,他笔下碎裂的脑袋和迸出的内脏同欧文描写的“肺部鲜血汩汩地流出”一样可怖;而且戈雅对于半岛战争中被刺传钉在树墙上的农民的描绘,其可怕程度超出任何一幅描绘战争的画作。一战中的诗人对于葬礼、荒凉的田园及被抛下的情人这些意象大为痴狂,即便是他们这种强烈的病态忧伤也是继承于19世纪晚期托马斯·哈代和A.E.豪斯曼的悲伤主义,两位作家笔下的年轻主人公不可避免地滑向了死亡。在一战之前这种悲伤的因子早已有之。

同样的,似乎是被一战毁坏的世界其实早就分崩离析了。爱德华感慨乡村没落,赫伯特·乔治·威尔斯指出尊重越来越缺乏。年轻女性系上领带,剪短头发,做起男人的工作了。彬彬有礼但垂垂老矣的自由党正渐渐被有组织性的强有力的工党政治替代。在1914年之前,康定斯基正在绘作“即兴”画作,乔伊斯已经开始写作《尤利西斯》,而斯特拉温斯基已经完成《春之祭》的创作了。世界在欧洲陷入一战的泥沼之前早就渐入乱世了。

一些本来会在一战中完全毁灭的东西却保存了下来——荣誉、责任和国家的概念一直延续到二战,并且断断续续延续至今;一战并非师出有名,爱国主义本该因此遭受质疑,但其却毫发无损。大英帝国存活了下来,邮票上国王骄傲地戴着帝国王冠。苦乐参半的卡通画和军歌伴随着直到战争结束;战斗并非那么大,那么气壮山河地感染百姓,人们依旧有说有笑。虽然经历了一战中这么多的苦难,1917年的家庭明信片上记载着“我们的军队”在 加里波利的营帐外开着玩笑,咧嘴大笑。

直到现在,一战的一些老兵仍存活着,他们生了白内障的双眼曾经目睹过战场,他们颤抖的声音仍能描述战场上的血雨腥风。他们的存在让这场战争令人更为痛彻心扉,但却没能解释人们无法摆脱一战阴影的原因。同样拥有许多年迈见证人的二战却不这么困着人们

一战意味着士兵们白白葬送了性命在这点上没有哪场战争能和一战匹敌了一战早早地降临并劫持了20世纪,仿佛以19开头的年份永远摆脱不了泥和血的玷污。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本该不再有任何战争,所以之后的每场战争都是对一战中死去的士兵们的背叛,标志着这个世界并未尊重他们的牺牲。2014年之后,当这个世界虚情假意地要弥补那些死去的士兵之时,这些身着制服的魂灵也许开始被渐渐遗忘。毕竟,用100年的时间来哀悼够长了。

Ann Wroe: obituaries editor, The Economist

From The World In 2014 print edition



【注】
1. 索姆河战役,英军一天阵亡6万,素有一战“绞肉机”之称。
2. 马修·布雷迪 ,美国19世纪摄影师,被认为是纪实摄影之父
3. 布尔溪(美国一小溪,曾是南北战争中的重要战场)
4. 安提耶坦之战(南北战争中的重要战场)
5. 鲁伯特·布鲁克,英国空想主义诗派诗人。在一战期间,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歌,《士兵》为其代表作。
6. 保罗·纳什, 英国超现实画家,战争艺术家以及插画家,作家,应用艺术设计师。

7. 原文是 "If you could hear, at every jolt, the blood come gargling from the froth-corrupted lungs, obscene as cancer, bitter as the cud of vile, incurable sores on innocent tongues, my friend, you would not tell with such high zest to children ardent for some desperate glory, the old Lie; 'Dulce et Decorum est  
Pro patria mori'"
欧文写这个意在表明,即使那些满腔"爱国情怀"的人看到奄奄一息的垂死之人鲜血汩汩流出,也会反省战争并非多么光荣的事,为了国家献出性命也并不值得。

8. 弗朗西斯科·何塞·德·戈雅-卢西恩特斯,西班牙浪漫主义画派画家。

9. 半岛战争:在1806年,拿破仑在柏林公布大陆封锁政策,令英国不能与欧洲大陆贸易,借此减弱其国力。由于葡萄牙继续与英国之间的贸易,拿破仑便发动半岛战争以夺得伊比利亚半岛港口的控制权。约瑟夫·波拿巴(拿破仑之兄长)出任西班牙国王,最初被西班牙的自由派支持,因为他们相信与法国的合作会带来现代化和自由,例如西班牙宗教裁判所的废止。但教士和爱国主义者开始鼓动平民反抗,而在法国军队的第一个镇压事件发生后变得声势浩大。残余的自由派被放逐到法国,跟随法国军队离开。画家弗朗西斯科·戈雅便属自由派成员,在战争后逃到法国,逃过被处死的命运。

10. 康定斯基,出生于俄罗斯的画家和美术理论家。康定斯基具有联觉(知觉混合)的能力,他可以十分清晰地听见色彩。这一效果对他的艺术产生主要影响。他甚至把他的绘画命名为“即兴”和“结构”,仿佛它们不是绘画而是音乐作品。

11. 斯特拉温斯基,俄国作曲家,20世纪现代音乐的传奇人物,革新过三个不同的音乐流派:原始主义、新古典主义以及序列主义。被人们誉为是音乐界中的毕卡索。史特拉文斯基的音乐与芭蕾舞剧息息相关,有《火鸟》、《春之祭》与《彼得鲁西卡》。

12. 佛兰德斯,是西欧的一个历史地名,中世纪初期,毛纺织手工业在佛兰德发展起来,佛兰德斯曾是中古欧洲的一个重要的封建诸侯国家,通常是法兰西王国的封邑,现在比利时仍有两个省区以法兰德斯为名,分别为东法兰德斯/东佛莱芒、西法兰德斯/西佛莱芒。这里指一战的战场。

13. 加里波利之战(英文:Battle of Gallipoli),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土耳其加里波利(Gelibolu)半岛的一场战役。它始于一个英国法国联盟的海军行动,目的是强行闯入达达尼尔海峡,然后占领奥斯曼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但这次冒险的军事行动,是马虎策划与错误判断的结果。于是,在敌前登陆的历史上,写下了惨重的一笔。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Plantiska 2014-1-9 15:55
好久没看到吱吱姐了!顶一个先!
引用 Wesyman 2014-1-9 16:47
本帖最后由 Wesyman 于 2014-1-9 16:57 编辑

吱吱整篇文章翻译得挺好的,不容易,因为文字我读起来觉得挺费劲的,还需要查很多资料。

读完文章,我觉得好像西方的反战思潮确实是自一战之后形成气候的。其他部分都不错,就是最后总结的一段,我和你的理解偏差比较大,我感觉这段话是说,一战great之处在于它反映了战争的扯淡性,士兵死亡得毫无意义,因此2014年的百年纪念之际,也就是他们逐渐淡出的时节,因为丧失的士兵也没什么好纪念的。讨论如下:

The Great War came to signify lives wasted to no purpose; in that, it had no rivals.
一战意味着那些逝去的生命死得毫无价值,因为他们并没有不共戴天的仇人。

注意后半句主语是it,即the Great War. 这句话是说,一战彰显出战争无意义消耗大量生命的一面;在这点上,没有一场战争可以与一战相比。这句话理解偏差直接导致了后文的偏差。

And falling so early in the 20th century, it came to hijack it, as if the prefix “Nineteen” could never quite lose the stain of mud and blood.
他们在20世纪开始不久就倒在血泊之中,战争将这个世纪劫持了,仿佛"19XX"永远摆脱不了泥和血的玷污。

一战早早地降临并劫持了20世纪,犹如19开头的年份永远都摆脱不了泥与血的玷污。(想想20世纪的战争确实很多,各大洲遍地开花)

This was the war after which there were meant to be no more; each subsequent war, therefore, was a betrayal of those who had died in it, a sign that the world had not, after all, honoured their sacrifice.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本该不再有任何战争,所以之后的每场战争都是对一战中死去的士兵们的背叛,标志着这个世界并未尊重他们的牺牲。

这句话的it有可能指一战,也有可能指each subsequent war,这样就可能产生两种意思,让我有点惆怅。

① 这是一场在其之后不应该有任何战争的战争,因此,在它之后的每场战争都是对一战丧生者的背叛——标志着这个世界,最终到头来,也没有视一战士兵的牺牲为荣誉。
② 这是一场在其之后不应该有任何战争的战争,因此,一战之后的每场战争都是对丧生者的背叛——标志着这个世界,最终到头来,也没有视士兵的牺牲为荣耀。

第一句和全文扣得更紧密些(紧扣一战),但语法上②句似乎更准确,因为距离it最近的可指代目标是each subsequent war。而我又感觉二战的同盟国士兵还是有获得较多荣耀的(至少阻止了法西斯的种族迫害),因此好像②句又不符合现实,矛盾。


After 2014, when the world fulsomely tries to make it up to them, the uniformed ghosts may begin to be gently shaken off. One hundred years may, after all, be long enough to mourn.
2014年之后,当这个世界虚情假意地声称要和好,那些死去士兵的魂灵也许会被遗忘。毕竟100年的时间用来哀悼,太长了。

2014年之后,当全世界虚情假意地声称,要给予一战的牺牲士兵补偿,这些衣着军装的幽灵恐怕已开始被逐渐遗忘。毕竟,哀悼他们100年已经足够长了。
引用 crazybaofulusha 2014-1-9 17:34
本帖最后由 crazybaofulusha 于 2014-1-9 17:42 编辑
Wesyman 发表于 2014-1-9 16:47
吱吱整篇文章翻译得挺好的,不容易,因为文字我读起来觉得挺费劲的,还需要查很多资料。

读完文章,我觉得 ...

谢谢wesy的鼓励和点评!你的点评让我醍醐灌顶~~我的翻译烂烂的,wesy还鼓励我,好善良的!!

The Great War came to signify lives wasted to no purpose; in that, it had no rivals.
一战意味着那些逝去的生命死得毫无价值,因为他们并没有不共戴天的仇人。

注意后半句主语是it,即the Great War. 这句话是说,一战彰显出战争无意义消耗大量生命的一面;在这点上,没有一场战争可以与一战相比。这句话理解偏差直接导致了后文的偏差。
===================
恩 你说的对,QAQ,翻的时候不动脑筋。



And falling so early in the 20th century, it came to hijack it, as if the prefix “Nineteen” could never quite lose the stain of mud and blood.
他们在20世纪开始不久就倒在血泊之中,战争将这个世纪劫持了,仿佛"19XX"永远摆脱不了泥和血的玷污。

一战早早地降临并劫持了20世纪,犹如19开头的年份永远都摆脱不了泥与血的玷污。(想想20世纪的战争确实很多,各大洲遍地开花)
==================
唔。。。对额,独立主格。。。呜呜呜



This was the war after which there were meant to be no more; each subsequent war, therefore, was a betrayal of those who had died in it, a sign that the world had not, after all, honoured their sacrifice.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本该不再有任何战争,所以之后的每场战争都是对一战中死去的士兵们的背叛,标志着这个世界并未尊重他们的牺牲。

这句话的it有可能指一战,也有可能指each subsequent war,这样就可能产生两种意思,让我有点惆怅。

① 这是一场在其之后不应该有任何战争的战争,因此,在它之后的每场战争都是对一战丧生者的背叛——标志着这个世界,最终到头来,也没有视一战士兵的牺牲为荣誉。
② 这是一场在其之后不应该有任何战争的战争,因此,一战之后的每场战争都是对丧生者的背叛——标志着这个世界,最终到头来,也没有视士兵的牺牲为荣耀。

第一句和全文扣得更紧密些(紧扣一战),但语法上②句似乎更准确,因为距离it最近的可指代目标是each subsequent war。而我又感觉二战的同盟国士兵还是有获得较多荣耀的(至少阻止了法西斯的种族迫害),因此好像②句又不符合现实,矛盾。

============================
这里,我的直觉是①呢,因为文章说一战的士兵白白牺牲了~~~~(>_<)~~~~ 死得很冤很不值,死的人数又多.....
然后我觉得那个honour翻成“尊重”,就像一战士兵抛头颅洒热血,但后人并未尊重他们的战争果实;词典上honour解释为great respect and admiration -for sb,可能比"荣耀"的意思弱一些,但比较适合上下语境~~




After 2014, when the world fulsomely tries to make it up to them, the uniformed ghosts may begin to be gently shaken off. One hundred years may, after all, be long enough to mourn.
2014年之后,当这个世界虚情假意地声称要和好,那些死去士兵的魂灵也许会被遗忘。毕竟100年的时间用来哀悼,太长了。

2014年之后,当全世界虚情假意地声称,要给予一战的牺牲士兵补偿,这些衣着军装的幽灵恐怕已开始被逐渐遗忘。毕竟,哀悼他们100年已经足够长了。
===================
唔。。。这里我们两个主要是就make it up to them...的意思
cambridge dictionary上的解释是:
make it up to sb  
make it up to sb
to do something good for someone you have upset, in order to become friends with them again:
I'm sorry we can't take you with us, but I promise I'll make it up to you somehow.

我的理解是,全世界各国说要和睦相处神马的,可是各种冲突局部战争已露端倪,比如说中东的混战,亚洲中日和南亚之间为岛屿争端,赶脚也要战争了的样子。。。其实作者有点想说我们口口声声说要睦邻友好,可是仿佛军事上已磨刀霍霍,友好的说辞有点假惺惺。


读完文章,我觉得好像西方的反战思潮确实是自一战之后形成气候的。其他部分都不错,就是最后总结的一段,我和你的理解偏差比较大,我感觉这段话是说,一战great之处在于它反映了战争的扯淡性,士兵死亡得毫无意义,因此2014年的百年纪念之际,也就是他们逐渐淡出的时节,因为丧失的士兵也没什么好纪念的。=================
恩,我也觉得这篇是反战的主题,一战确实很扯淡,士兵死得很冤很没意义,但是作者最后一段应该是给世界特别是关系紧张得要摩擦的那样国家一些警示,别以为你们表面上假装很友好,就能把一战中的士兵给忘却,100年的时间纪念他们看起来很长,但如果把他们忘却,那么一场场战争将会继续,所以啊,要一直记着,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创伤,特别是像一战这种只是列强间的对抗而导致的战争。
引用 Wesyman 2014-1-9 17:52
crazybaofulusha 发表于 2014-1-9 17:34
谢谢wesy的鼓励和点评!你的点评让我醍醐灌顶~~我的翻译烂烂的,wesy还鼓励我,好善良的!!

The Great W ...


After 2014, when the world fulsomely tries to make it up to them, the uniformed ghosts may begin to be gently shaken off. One hundred years may, after all, be long enough to mourn.
2014年之后,当这个世界虚情假意地声称要和好,那些死去士兵的魂灵也许会被遗忘。毕竟100年的时间用来哀悼,太长了。

这里的them应该是指上文的those who had died in it 及后文的 the uniformed ghosts。
即是表面上说要给一战牺牲者些补偿(more honor),但实际上就选择遗忘他们了。

我之前有看到经济学人有一篇文章说当今世界的战争阴云和100年前的一战有相似之处,不过我觉得还是不要受其他文章的影响,仅仅谈这篇文章的好
引用 mooli1298 2014-1-10 10:59
恩。。和为贵,珍惜和平! 盼望多数人都能冷静克制,政府官员们多点智慧。
引用 nita 2014-1-10 18:09
but such has been the lot of soldiers since armies began.战争一开始,等待士兵们的就是死神。
但自有军队以来,这就是多数士兵们的命运。

On the list of history’s bloody clashes between tribes and nations, the Great War did not stand out.
这句漏译了

Family postcards from 1917……家庭明信片上记载着1917年
是1917年的家庭明信片吧

but still did not explain the haunting. 但却没有让人们引以为戒
但却仍无法解释一战为何让人不易忘怀

did not dog people so但二战却不会让人耿耿于怀
引用 flysnow29 2014-1-10 21:06
crazy 对这类主题比较感兴趣~~小小意见,共同讨论哦^o^

sprawled to the Asia-Pacific theatre
开辟了亚洲-太平洋战场
蔓延到亚太战区?

The title “Great” sprang perhaps from this single strategic disaster, and nothing more.
伟大
这里好像不是说伟大 就是说“大”吧~·。。

, the junk-piles of decomposing bodies;
碎尸堆
decomposing 是正在腐烂的?

On the list of history’s bloody clashes between tribes and nations, the Great War did not stand out.没译好像

It was different, people said, because of the brutal disconnection between the way the war was welcomed in 1914, with those pressing, joyous queues in the August sun at the recruitment offices, and the awful disillusion as it bogged down and the casualties mounted.
1914年8月,烈日当空,人们在征兵办公室门前簇拥着,欢乐地排着队,迎接一战这场战争;而当战况不利,战死人数与时剧增时,幻想破灭了。人们说这两者残忍的结合使得这场战争很特别
disconnection是连接 两者间的断层甚是残酷?
bogged down战况不利感觉差一点点力度。~~深陷战争泥淖?  


But enthusiasm for war, from buckling on armour to rippling standards to determined sightseeing, colours the medieval chronicles, as does the fear, weariness and boredom that set in afterwards. .
但早在中世纪时,从盔甲上的扣环到飘扬的旗帜再到坚定浴血一战的军容,点缀着中世纪的历史。每场战争之后无一不都是充斥着恐惧、疲惫和厌倦。enthusiasm for war,没译 中世纪的历史渲染着。。。?
buckling on armour 是不是说穿上盔甲呀?
as 正如同

sit around 。瘫坐在地上
sit around ,偏向于坐在地上无所事事?

the jilted patriotism of Rupert Brooke鲁伯特·布鲁克【注5】的一腔爱国情
jilt是抛弃吧?

froth-corrupted lungs血汩汩地流出
lung没体现吖~




引用 flysnow29 2014-1-10 21:45
小小意见 仅供参考~
Even the relentless morbidity of the Great War poets, their understandable obsession with burial, bleak pastoral and lovers left behind, was in a continuum with the late-19th-century sadness of Thomas Hardy and A.E. Housman。。
即使一战中的诗人对于葬礼、情人和荒凉的田园这些意象的痴狂(也能理解他们为何如此痴狂)对后世有所影响,他们的病态的忧郁却是继承于20世纪晚期托马斯•哈代和A.E.豪斯曼【注9】的悲伤主义。。。
lovers left behind是放在一起的吧?
对后世有所影响 是从哪译过来的呢?
relentless morbidity      relentless 好像没译~
另外后面的 忧郁 是从哪译过来的呢?

The Earth had already tilted towards chaos, long before it sank deep into a swampy labyrinth in Flanders.
世界在欧洲陷入一战的泥沼之前早就是乱世了。
tilted towards chaos和乱世 好像有一点点区别。~~

. Family postcards from 1917 show “our troops” still grinning from their tents in Gallipoli,。。
虽然经历了一战中这么多的苦难,家庭明信片上记载着1917年“我们的军队”在。。。
1917年的家庭明信片?

Their presence made the war unbearably poignant, but still did not explain the haunting. 他们的存在让这场战争令人更为心酸,但却没有让人们引以为戒。
unbearably 没译
did not explain the haunting 没能解释人们无法摆脱一战阴影的原因?
The second world war, also with its ageing witnesses, did not dog people so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批老兵也做着同样的事情,但后人却不为二战阴云所扰。
不为 有些绝对~
同样拥有许多年迈见证人的二战却不这么困着人们.

The Great War came to signify lives wasted to no purpose;
一战意味着那些逝去的生命死得毫无价值
毫无价值 有一点点扭曲原文意思 原文是目的   白白地逝去?

it came to hijack it劫持
hijack 操纵? 有个意思是take control of  

After 2014, when the world fulsomely tries to make it up to them, the uniformed ghosts may begin to be gently shaken off. One hundred years may, after all, be long enough to mourn.
2014年之后,当这个世界虚情假意地声称要和好,那些死去士兵的魂灵也许会被遗忘。毕竟100年的时间用来哀悼,太长了。
make it up to them 弥补 them指死去的士兵吧?
uniformed没译
gently没译  

引用 crazybaofulusha 2014-1-12 01:16
nita 发表于 2014-1-10 18:09
but such has been the lot of soldiers since armies began.战争一开始,等待士兵们的就是死神。
但自有 ...

多谢,点评得很好喔。。。唔,有个地方请教下:

but still did not explain the haunting.
但却仍无法解释一战为何让人不易忘怀

“一战老兵们的存在无法解释一战为何让人不易忘怀”,haunting的东西是什么?是一战打得很没意义的缘故吗?Europe’s commemorations may perhaps end a 100-year haunting 这里为什么欧洲的纪念可能可以结束100年之久的haunting呢?
引用 crazybaofulusha 2014-1-12 01:57
flysnow29 发表于 2014-1-10 21:06
crazy  对这类主题比较感兴趣~~小小意见,共同讨论哦^o^

sprawled to the Asia-Pacific ...


谢谢flysnow的点评!

sprawled to the Asia-Pacific theatre
开辟了亚洲-太平洋战场
蔓延到亚太战区?
--------------------
唔。。sprawl当时我也有想着用“蔓延”,不过想来亚洲战场1937年战争正式开始,而欧洲战场是1939年正式开始,“蔓延”给人的感觉像是火灾烧到隔壁,时间上会是欧洲战场先开始打,然后亚洲战场才开始打起来。不知道有没有更好的建议吗?

The title “Great” sprang perhaps from this single strategic disaster, and nothing more.
伟大
这里好像不是说伟大 就是说“大”吧~·。。
--------------------
恩,你说的对!

, the junk-piles of decomposing bodies;
碎尸堆
decomposing 是正在腐烂的?
--------------------
唔。。我漏掉了

On the list of history’s bloody clashes between tribes and nations, the Great War did not stand out.没译好像
--------------------
恩 补上了~

It was different, people said, because of the brutal disconnection between the way the war was welcomed in 1914, with those pressing, joyous queues in the August sun at the recruitment offices, and the awful disillusion as it bogged down and the casualties mounted.
1914年8月,烈日当空,人们在征兵办公室门前簇拥着,欢乐地排着队,迎接一战这场战争;而当战况不利,战死人数与时剧增时,幻想破灭了。人们说这两者残忍的结合使得这场战争很特别
disconnection是不连接 两者间的断层甚是残酷?
bogged down战况不利感觉差一点点力度。~~深陷战争泥淖?  
--------------------
恩!好建议~~

But enthusiasm for war, from buckling on armour to rippling standards to determined sightseeing, colours the medieval chronicles, as does the fear, weariness and boredom that set in afterwards. .
但早在中世纪时,从盔甲上的扣环到飘扬的旗帜再到坚定浴血一战的军容,点缀着中世纪的历史。每场战争之后无一不都是充斥着恐惧、疲惫和厌倦。enthusiasm for war,没译 中世纪的历史渲染着。。。?
buckling on armour 是不是说穿上盔甲呀?
as 正如同
--------------------
buckling on armour 我也不太确定准确的翻译该是什么,我当时想把它处理成名词来着的,这样能和旗帜等都是同样的结构了
“渲染” 很好喔!
as的处理,觉得这句话是想讲战争中反差很大的景象在中世纪就有了,所以我当时想只要把两种景象都译进去,as不一定必须译成“正如同”,也考虑到“恐惧、疲惫和厌倦”导致战后人们sit around for months in mud...如果两句分得太开,感觉逻辑关系就有些断裂,好难组织语句= =


sit around 。瘫坐在地上
sit around ,偏向于坐在地上无所事事?
-------------------
恩 我查到有道上也写这个,但总觉得“无所事事”有点像说他们懒的感觉,所以当时没译成这个,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吗?

the jilted patriotism of Rupert Brooke鲁伯特·布鲁克【注5】的一腔爱国情
jilt是抛弃吧?
-------------------
恩 我错了

froth-corrupted lungs血汩汩地流出
lung没体现吖~
-------------------
是喔!补上
引用 crazybaofulusha 2014-1-12 03:04
flysnow29 发表于 2014-1-10 21:45
小小意见 仅供参考~
Even the relentless morbidity of the Great War poets, their understandable obs ...

Even the relentless morbidity of the Great War poets, their understandable obsession with burial, bleak pastoral and lovers left behind, was in a continuum with the late-19th-century sadness of Thomas Hardy and A.E. Housman。。
即使一战中的诗人对于葬礼、情人和荒凉的田园这些意象的痴狂(也能理解他们为何如此痴狂)对后世有所影响,他们的病态的忧郁却是继承于20世纪晚期托马斯•哈代和A.E.豪斯曼【注9】的悲伤主义。。。
lovers left behind是放在一起的吧?
对后世有所影响 是从哪译过来的呢?
relentless morbidity      relentless 好像没译~
另外后面的 忧郁 是从哪译过来的呢
-----------------------
1)这里lovers left behind 是理解为“因为男的参加一战去了,把爱人抛下”吗?
我当时理解成:their understable obsession with...left behind,把lovers和left behind分开来了= =段首说也许人们认为一战启发了一批诗人,但其实他们的作诗的手法是来源于前辈的,然后我联想到“masterpieces left behind”,就理解成了对后世有影响
2)忧郁
看过morbidity的解释是morbid  
/ ˈmɔːbɪd; ˋmɔrbɪd/ adj
(of sb's mind or ideas) having or showing an interest in gloomy or unpleasant things, esp disease or death (指人的心思或观念)病态的, 忧郁的(尤指只想到疾病﹑ 死亡等不快事物者):
然后后面也有说到sadness 所以我就译成了“病态的忧郁”
3)relentless补上

The Earth had already tilted towards chaos, long before it sank deep into a swampy labyrinth in Flanders.
世界在欧洲陷入一战的泥沼之前早就是乱世了。
tilted towards chaos和乱世 好像有一点点区别。~~
------------------
恩 有道理~~

. Family postcards from 1917 show “our troops” still grinning from their tents in Gallipoli,。。
虽然经历了一战中这么多的苦难,家庭明信片上记载着1917年“我们的军队”在。。。
1917年的家庭明信片?
-----------------
恩 改过~~

Their presence made the war unbearably poignant, but still did not explain the haunting. 他们的存在让这场战争令人更为心酸,但却没有让人们引以为戒。
unbearably 没译
did not explain the haunting 没能解释人们无法摆脱一战阴影的原因?
The second world war, also with its ageing witnesses, did not dog people so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批老兵也做着同样的事情,但后人却不为二战阴云所扰。
不为 有些绝对~
同样拥有许多年迈见证人的二战却不这么困着人们.
------------------
恩 改过了~~话说,我一直有些困惑,作者写一战老兵的存在和人们无法摆脱一战阴影,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吗?“一战老兵的存在”怎么解释后者啊

The Great War came to signify lives wasted to no purpose;
一战意味着那些逝去的生命死得毫无价值
毫无价值 有一点点扭曲原文意思 原文是目的   白白地逝去?
------------------
我也这么理解 可能中文表达“毫无价值”出现了歧义,我改下

it came to hijack it劫持
hijack 操纵? 有个意思是take control of  
------------------
感觉“操纵”比较强调被利用,“劫持”还体现出那个被劫持的东西也受到威胁,感觉这个拟人句写得蛮赞的

After 2014, when the world fulsomely tries to make it up to them, the uniformed ghosts may begin to be gently shaken off. One hundred years may, after all, be long enough to mourn.
2014年之后,当这个世界虚情假意地声称要和好,那些死去士兵的魂灵也许会被遗忘。毕竟100年的时间用来哀悼,太长了。
make it up to them 弥补 them指死去的士兵吧?
uniformed没译
gently没译  
-----------------
恩 看来them解释为死去的士兵会和文章联系更密切些

谢谢flysnow,你的点评受益匪浅,希望我改的地方没有漏掉喔,不足之处海涵呐~~灰常欢迎你!
引用 fsz 2014-1-12 03:06
本帖最后由 fsz 于 2014-1-12 03:27 编辑
For there was nothing great about this war, and little new.
一战实在没什么宏大之处,也无新意可言。


战争,不管死了多少人,不管使用了什么新式武器,不管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无非就是让老百姓白白为其而送死罢了,能有啥新意呢?难道战争还能打出花来吗?难道还是同外星人作战不成?

所以,别看这一句没有啥单词,也没有难以理解的地方。但是,翻成中文就出变味了。用词是关键。


再者,The Great War  中的great 仅仅是一个“大”字,或者“伟大”这个词就能表达出其中的含义吗?
如果让你给中日甲午海战,或者八年抗战定性,你会用什么词呢?

对我来说,我起码从英国人把一战称为The Great War这个事情当中,知道了他们对那次战争的看法。这种看法是不能用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去看待的。

突破原有的思维,站在原文作者的立场上去解读,这才是翻译应有的认真态度。

设想一下,如果两个人对话,完全不顾及对方在想什么,不知道对方的话要表达什么,但是还自以为理解了知道了,总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那是交流吗?那是在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两个人还有对话的必要吗?

翻译这个活也是这样。总是拿我们的概念,我们的立场,我们的思想,去解释原作者的话,不就是和上面的情况一样吗?

但,话又说回来:不能因噎废食。因此,只有努力地去尝试理解别人的想法,拓宽视野,突破原有思维,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才是关键。
引用 crazybaofulusha 2014-1-12 03:25
fsz 发表于 2014-1-12 03:06
战争无非就是为了一个所谓的正义而让老百姓白白送死,能有啥新意呢?难道战争还能打出别的什么意味来吗? ...

唔...新意那里点评有点没怎么看明白;

恩great那里有考虑过,确实翻成“大”感觉好单薄,可是能力有限,呜呜呜QAQ 我再想想有啥贴切的词~、
中日甲午海战——一击重创令朽破大船覆灭得更快
八年抗战——知耻而后勇
%>_<%貌似有些冗长,好考验语文水平的说

恩,对于一战的看法,我们中国的历史教育是说“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德国)对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的挑战,德国欲扩张满足发展”,而我们教育里的思道修可能会比较强调儒家的忠君,精忠报国,舍身为国,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可能f兄是指这个吧。我也觉得,不过还好甲午战争和八年抗战都是关乎民族存亡的正义战争,而非国与国的利益之争,所以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灌输给我们的,可以说也是情有可原= =反正希望为了岛屿之争爆发战争,是大家都不愿看到的事情
引用 fsz 2014-1-12 03:34
本帖最后由 fsz 于 2014-1-12 03:36 编辑
crazybaofulusha 发表于 2014-1-12 03:25
唔...新意那里点评有点没怎么看明白;

恩great那里有考虑过,确实翻成“大”感觉好单薄,可是能力有限, ...


“新意”那里,我的意思是说,战争就是战争,就是人类之间的相互残杀。难道我们还能通外星人打一场战争吗?

英国人用Great War 表达了他们的态度。但是,我们不能用我们的立场去解释别人的看法。
引用 crazybaofulusha 2014-1-12 03:37
fsz 发表于 2014-1-12 03:06
战争,不管死了多少人,不管使用了什么新式武器,不管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无非就是让老百姓白白为其而 ...

哈哈哈,战争的“新意”有一些演变过程,比如从冷兵器——热兵器使用变化的新意,以前用石头,刀剑等兵器,后来有了火炮,一战第一次投入坦克(不过作者看来是觉得坦克没起啥作用)
还有一些作战的队形神马的,以前有那种密集型的方阵,比较适合冷兵器时代,人多力量大嘛,比较典型的是马其顿方阵,后来有了火炮,队形就变成一小队的了,再是密集型方阵,就跟不上时代了。
我想所谓的“新意”大概是从类似的角度所言的吧
引用 fsz 2014-1-12 04:26
crazybaofulusha 发表于 2014-1-12 03:37
哈哈哈,战争的“新意”有一些演变过程,比如从冷兵器——热兵器使用变化的新意,以前用石头,刀剑等兵器 ...

我不是说了吗:
战争,不管死了多少人,不管使用了什么新式武器,不管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无非就是让老百姓白白为其而送死罢了,能有啥新意呢?难道战争还能打出花来吗?难道还是同外星人作战不成?


所以这不能称为战争的新意,所谓新意是本质上同原来不一样的地方。用什么兵器,死多少人,这些都是具体的东西。这就好比哲学中“物质”这个概念一样,你不能因为 物质的内涵包括“书”这种东西,就说“书”是物质。同理,不能因为战争的某个具体的内涵发生变化,就说战争不一样了。 战争是什么?有必要搞清楚。
引用 nita 2014-1-12 13:00
crazybaofulusha 发表于 2014-1-12 01:16
多谢,点评得很好喔。。。唔,有个地方请教下:

but still did not explain the haunting.

通篇作者不就在讨论到底是什么让英国人觉得一战是“大战”么?
引用 crazybaofulusha 2014-1-12 16:12
fsz 发表于 2014-1-12 04:26
我不是说了吗:

所以这不能称为战争的新意,所谓新意是本质上同原来不一样的地方。用什么兵器,死多少人 ...

作者跟你说的新意不是一回事,而且,你也不能说因为战争的本质会祸及百姓,而不去打正义之战,不捍卫主权
说教式的哲理太抽象太简单,纯粹是oversimplify,放到现实中是很复杂的
引用 fsz 2014-1-12 16:55
本帖最后由 fsz 于 2014-1-12 17:10 编辑
crazybaofulusha 发表于 2014-1-12 16:12
作者跟你说的新意不是一回事,而且,你也不能说因为战争的本质会祸及百姓,而不去打正义之战,不捍卫主权 ...


所以说,你的译文就会引起这些误解。

换个说法不就是可以解决了吗:那次战争除了GREAT之外,同之前的所有战争没有什么两样。
你看看后面不是都写了吗:为了打一战,成千上万的人被征兵充当炮灰,而军装革履的大将军们远离前线。但自有军队以来,这就是士兵的命运。机枪和坦克第一次投入实战,是为了快速消耗摧残敌方力量;不过坦克没起到什么作用,而马克沁机枪在南非布尔战争的时候就投入使用过了。摄影师们详尽地记录下了壕沟中,散兵坑里,战场废墟和正在腐烂的碎尸堆里的惨状;但马修·布雷迪【注2】在19世纪60年代美国内战时期也曾发表过布尔溪【注3】和安提耶坦【注4】之战后的恐怖景象的照片。他也曾记录下那些木然憔悴的脸庞,那些因为看到了太多的杀戮而不愿在家提起只字的人们。在部落或国家间发生的血腥冲突历史中,一战算不上什么。

其实,这一段也可以重新组织一下,归化一下,那样读起来更顺一些。而不只是一个字一个字,一句话一句话地翻译过来。

查看全部评论(44)

QQ|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ECO中文网 ( 京ICP备06039041号  

GMT+8, 2024-11-24 02:00 , Processed in 0.12255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